近年来,为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,提升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,市编办不断创新监管方式,丰富监管内容,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,逐步形成了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的多元化格局。
一是全面推进年度报告公示工作,强化社会有效监督。以“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信息系统”为平台,借力“互联网 ”,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工作。公示内容包括法人登记事项、业务开展情况、资产损益情况等各个方面,要求各单位认真如实填报,全面真实反映单位实际情况,确保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内容的时效性、真实性和准确性。年度报告一经举办单位审核通过即在“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网”进行公示,实现公众更加有效的监督。
二是开展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抽查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。建立了随机抽取检查对象、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和抽查结果面向社会公开的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机制,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名录库和全市事业单位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,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,按照不低于2%比例,从事业单位法人名录库中随机抽取事业单位为检查对象,重点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、业务开展情况及按本单位章程运行情况等依法开展监督检查,检查结果及时向举办单位反馈,对存在问题的事业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。同时将检查结果在“诸城市机构编制网”进行公示,确保事业单位“在阳光下运行”。
三是建立联合监管机制,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。为强化事业单位法人信用实效,市委编办牵头法院、检察院、发改、教育、财政、人社等22个部门建立了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研究制定了《诸城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》,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,及时通报事业单位法人情况。对未提交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》或证书失效、材料不符等情况,相关成员单位将不予办理相关业务,实现了职能部门监管配合协作新机制。
四是推行“双公示”制度,促进事业单位诚信自律。按照 “行政许可、行政处罚双公示”制度要求,以事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,定期将各单位相关登记信息在“诸城市公共信用平台”进行归集,并通过“信用诸城”、市政府门户网等平台,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处罚信息实时推送并公示,促进事业单位自我规范管理,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较好成效。